宋代江西的易学研究<sup>*</sup>
两宋是继汉代之后易学发展的又一黄金时期,思峰迭起,流派众多。出于应对佛道两家的挑战和挽救封建社会危机之需,《易》学在宋代备受关注因而从传统的五经之中脱颖而出,文人学者纷纷借《周易》以立言,一时蔚然成风。他们意欲于易学中阐发宇宙和人生的哲理,重振儒家伦理纲常,冀以建立长治久安的统治秩序,是以《易》学成为宋代新儒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核心内容。时值中国思想史的高峰时段,宋明理学大家可谓无人不论《周易》,而江西又是宋代思想的高地,其易学研究以景德镇金君卿《易说》《易笺》“起诸儒之膏肓,清辅嗣之耳目”[1],首开易学研究之风,欧阳修、李觏、王安石等踵继其后。至南宋已发展为二十五家,更成就了其研究高潮,杨万里、朱熹及其后学胡方平皆接续发声,是其中的代表。
对于宋代江西易学的研究,绕不过欧阳修、李觏、王安石、杨万里、朱熹等江西籍学术大家。学界对于他们易学的个案研究难以胜数,但从整体上梳理、宏观上呈现、总结两宋江西易学的发展者寥寥。易学研究著述或以时代为界,如高怀民的《宋元明易学史》、王铁的《宋代易学》;或以易学流派为界分,如林忠军《象数易学发展史》,均为较为宏观的审视,未及将江西易学成果作整体观照。涉及此议题并著有专文论述者,如李祥俊《北宋诸儒<易>学观》、程刚《论宋代的“文人之易”及其解易方法》、李书增《略论宋代易学流变》、张涛《疑经变古思潮中的宋代易学考辩》等。这些著作在论述宋代易学时于江西籍学人易学成就牵涉颇多,然较少专论江西一地易学成就。以地域及时代双重坐标为界分的研究,罕有专著,唯有论文,如龙平久《略述贵州明清的易学研究》,与江西相关涉的专论,目前仅见鄢文龙《江西古代“易学”研究钩沉》[2]一文,本文仅以寥寥二百余字,罗列出这一时期易家之名、著,未及深入探究。是以,笔者从分析原典出发,从流派的发展着手,厘清宋代江西易学派别的递嬗与传承历程,力图能够最大的的呈现宋代江西易学的发展轨迹,以期促进学界对于宋代易学的认知,或于中国易学史也有所进益。
一、惑古疑经与义理易学的拓展——欧阳修与李觏
不注重对《周易》经传的文字训诂考证是宋代易学的重要特点,其因经明道,探求易理,与汉、晋易学有着明显分界,形成新的易学传统。在这一新的易学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,江西易学家顺应宋初儒学复兴运动的需要,开疆拓土,开宋学一代新风。
庆历年间,在中唐以来兴起的古文运动和啖助、赵匡、陆淳等开创的新经学思潮的影响下疑古之风大兴,学风为之一变,人们对儒家经典的权威性产生了质疑,欧阳修无疑是这股疑古思潮中的灵魂人物,他虽然不是宋代最早的疑经论者,但在这股疑经思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其置疑着眼点主要在春秋学和易学上。
欧阳修著《易童子问》,首先对《易经》中《系辞》作者是否是孔子提出质疑,:“童子问:《系辞》非圣人之作乎?曰:何独《系辞》焉,《文言》、《说卦》而下,皆非圣人之作,而众说淆乱,亦非一人之言也。”[3]他从文本认识出发,发现《系辞》等传中有诸多不合逻辑之处。例如,《系辞传》中关于八卦的起源就有三种说法:其一云八卦是天之所降;其二云圣人观象立卦;其三云八卦出于蓍。这三种说法自相牴牾,《系辞》若为孔子一人所作,何故会有三种难以自洽的观点?欧阳修还从语体出发,认为在《易传》中出现“子曰”一语不合逻辑,《易传》常用“子曰”来发明其义,恰证《易传》非孔子自著,所以欧阳修云:“余之所以知《系辞》而下非圣人之作者,以其言繁衍丛脞而乖戾也。”[4]
欧阳修所主张的惑古疑经并不是单纯片面的怀疑经典,而是希望打破宋初恪守汉唐注疏的经学风气,使经学朝着“因经明道”的健康方向发展,以探求经学的本来面目。欧阳修在易学研究中推崇王弼易学的义理之学,以重义理来开展易学研究,就是其经学宗旨的践行。以他为开始的庆历之际的疑古思潮,是复兴儒学的开端,也是儒学从汉唐训诂之学迈向宋代理学的转捩点。
作为两宋哲学巨匠,李觏也是北宋易学的引领人物之一,他虽未注解《周易》,在北宋易学中依然有着独特的地位,其易学观点主要体现于《易论》和《删定易图序论》两书中。李觏的《易论》,重在义理,且重在讲人事,以人事解易理。《易论》开宗明义:“圣人作《易》本以教人,而世之鄙儒,忽其常道,竞习异端。有曰我明其象,则卜筮之书未为泥也;有曰我通其意,则释、老之学未为荒也。昼读夜思,疲心于无用之说,其以惑也,不亦宜乎。包牺画八卦而重之,文王、周公、孔子系之辞,辅嗣之贤,从而为之注。炳如秋阳,坦如大逵。君得之以为君,臣得之以为臣。万事之理,犹辐之于轮,靡不在其中矣。”[5]他意欲阐释《周易》的“明体达用”之学,注重实用,明确表明其研究《易》意在使“人事修而王道明”,体现出儒学一向的社会关怀和外王之道,甚至希望它能在当时的庆历新政中发挥作用,由此而使《易》更贴近民间生活,其后的王安石易学研究出发点及思想与李觏有诸多契合之处。李觏之解易,继承王弼义理解易之法而又有所发展。义理解易的根基,就在于从事实出发,以人事为主,从个人修养及百姓生活品质出发解释《周易》卦爻辞,这种方法在李觏易学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。